十年前,这里还因为交通不便而难以到达;五年前,这一地区仍然有地雷,行走在没有路的地方都是危险的;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吴哥遗迹不能错过的一部分。这里依然被埋藏在密林之中,保持着最初发现它时的样子;这里依旧是一片废墟,但却无法掩盖它曾经辉煌庞大的规模,这就是崩密列。
现在去崩密列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条平整的红土路一直通到崩密列的入口处。路边没有明显的标志,如果不是司机停下车,并指给我们入口,我不会想到这里便是通往崩密列的道路。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这里的不同,路两边有碎成一段段的石块,那是经常出现在吴哥寺庙前搅拌乳海中那迦的身体,预示着在这条路的尽头,将会有着不平凡的文明遗迹。
门口的一块蓝色大牌子让这里的气氛有些紧张,上面说的是这一地区的排雷工作由德国负责援助完成,从2003年1月开始,至今仍在进行。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如今在崩密列可参观的区域内都是相对安全的。土路的两边全都是树林,这条路也不是纯天然,而是经过挖掘后重新铺装、夯实,因此寸草不生。
路两边重复出现着七头和五头的那迦,以及它伸展成为栏杆的蛇身。走在这条路上,我不断在头脑中想象,当初探险家在遮天蔽日的原始丛林中发现这条路和这巨大废墟的那一刻,该是怎样的感觉,兴奋、惊讶、恐惧、又或是崇拜。
巨大的榕树树根嵌入寺庙石块的缝隙之中,加速了它的灭亡。在经历了一次次风雨、地震的洗礼之后,这座被遗弃的寺庙终于在某天轰然倒塌。据说在暹粒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果没有人维护,只要三个月的时间,任何东西都会被这片森林再次吞噬。
在崩密列没有发现明确记载其建造年代的印记,据估计,这座寺庙建于吴哥寺建造前的十一世纪末至12世纪初。崩密列的规模不如吴哥寺,但它结构的复杂性却一点也不亚于吴哥寺,并且与吴哥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它同样拥有里外三层回廊,中间庭院为十字形。
几个穿着统一服装的当地人站在入口处打量着进来的游客,看你往里走,便主动走上前带路,但这种带路可是需要支付报酬的,出来时需要支付5美元。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他们带路,我绝对不会想到我们是从这样一个门钻进去,开始了上蹿下跳的崩密列之旅。
向导带我们穿行了一段顶棚尚保存完好的回廊,对照地图来看,应该是第二回廊的一部分。里面的空间很大,顶部向上拱起,目测应该有五六米之高,可以想见当年这里建筑规模的宏大。
脖子上挂着的大相机让我在石堆中辗转腾挪时颇为笨拙,每一次下脚都需要谨慎的选择和试探,很多石块都是松动的,稍不留神便有摔倒的危险。再看看我们的向导,脚穿一双人字拖,在石堆中如履平地,只能自叹不如。也不知道钻过了几道门,更不知道是往哪个方向,眼前出现了一段比较完整的回廊,这里是南侧的第三层回廊,也是唯一能看出当年回廊样子的地方了。
茂盛的植物无孔不入,无数的藤蔓和树根一束束、一条条缠绕着残存的建筑,而树干则从建筑顶端冒出来,它们已经与崩密列融为一体。枝叶遮蔽了阳光,让崩密列笼罩了一层原始而神秘的色彩,这也是崩密列最吸引我的地方。
崩密列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没有进行任何抢救性的修复,而是保留了它被发现时的样子。我想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修缮的工作量巨大;二是既然它的结构和吴哥寺相似,而吴哥寺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修缮,那么崩密列正好将这些人类文明遗迹被发现、被修复、被保护的故事述说完整。
几个在寺庙里争当导游赚钱的孩子围过来,他们会用各种语言说“糖果;钱;我当导游”,有人说他们的微笑不再纯真,但用几颗糖果和他们聊上几句,就会发现,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只是家庭环境让他们过早的承担了这个年纪本不应该关心的问题。当然,如果你碰到的不是这些在寺庙中的“职业高手“,你一定会被暹粒孩子们纯真的微笑所感染。
点击小熊加我的微博吧
--------------------------------------------------------------------------------------
2012年 柬埔寨 丛林中失落的文明(点击图片进入相关博文)
吴哥自由行攻略 女王宫 燃烧的吴哥明珠 崩密列 壮丽的废墟
--------------------------------------------------------------------------------------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