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工作日在7点的闹铃声中开始,我开着车汇入北京清晨滚滚的车流之中,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因为昨天,我刚刚从韶关丹霞山中的那个小山村回来。有那么一瞬间,我是如此想念那里,想念那里依山傍水的旖旎,想念村子里小姑娘清澈的眼睛,想念村里“二叔”做的炒米粉,想念热爱着那个小山村的Ami和朱老师。
这次广东韶关之行全都是因为认识了Ami,她的家在韶关市内,但每个周末,她都要开着小吉姆尼去她的第二个家——牛鼻村。一说到牛鼻村,她便会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也正是在贵州听她讲了牛鼻村的故事,才让我一回到北京便订了飞往广州的机票。
牛鼻村是坐落在广东韶关丹霞山怀抱中的众多小村庄中的一座,但是它却拥有着羡煞旁人的地理位置。Ami发现这个小山村是在一次攀爬丹霞山的过程之中,在山顶俯瞰整个群山,只见青山之间一弯碧水流成一个马蹄形,而在马蹄的中间,竟然有一座小村子,这便是牛鼻村。而后她来到村子,进村只能通过一条窄窄的小桥,让这里宁静异常,更觉喜欢。站在桥上就能欣赏周围壮美的丹霞风光,中间还有一座山峰酷似观音送子。后来,她又结识了村里同样喜欢户外、喜欢丹霞山的朱老师,于是便在村里租了几间房子,成了“新”村民。
从北京先坐飞机到广州,再从广州坐高铁,奔波一天,我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韶关,Ami和她的小吉姆尼已经在韶关高铁站的外面等着我了。据说北京至广州的高铁就要开通了,到时候从北京到韶关只需要7个小时的时间,不用换乘,会方便很多。
坐上小吉,我算是找到了组织。这次决定的匆忙,什么资料也没有查,完全听从Ami的安排,这样也好,一切随缘。小吉带着我们从韶关市区的边缘擦过,直奔30公里之外的丹霞山景区。说是景区,其实属于丹霞公园的只是这一片丹霞山中的一组山峰罢了,而在更广泛的大丹霞地区,有着不逊于丹霞公园的美景。从韶关到丹霞景区有两条路,一条是常规的国道,一条是穿越山区的小路,Ami更喜欢后者,并时常自豪的称这条小路是她的“私家公路”。也难怪,这条路是原来护林人走的路,在导航上根本没有,路面很多地方坑洼不平,除了当地村里的摩托车和农用车,几乎没有车走这条路。虽然路不好走,但景色却绝对比国道强了百倍。终于,我们到达了村子。站在村口的桥上环顾四周,连绵的丹霞人倒映在水中,刚劲中透着秀美。河水平静如镜,周身被一种极致的静谧所包围。
在村口处看这座山峰像观音怀抱婴儿,村里人管它叫“观音送子”,据说因此村子里生男孩的特别多。
村口河边的码头是丹霞公园漂流的终点,漂流从丹霞公园的中心位置开始,一直顺流而下到达这里,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从桥头的翠竹往里走,隐藏着一个纯净的山村。
村口是二叔家开的小餐馆,Ami叫他二叔,我也就跟着叫二叔吧。没有招牌,没有菜单,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回来,只要二叔还没有休息,便能吃上热的饭菜。
有一天,我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车刚停下,二叔便说:“我就知道你们回来是要吃饭的。”一边说一边去给我们炒米粉。二叔一边泡米粉一边跟我们说,不能着急,米粉要泡够时间才会好吃。虽然米粉中只加了白菜和鸡蛋,但却绝对是锅气十足,配上二叔家自己腌制的辣椒酱,味道出奇的好。
二叔做饭的手艺可是多年在外面历练出来的,他曾经多年在外面当厨师,还在北京待过一阵子。现在回到村子里,和二嫂一起专心开起了自家的小饭馆,还在这间旧屋的对面盖起了三层高的新楼,过不了多久,饭馆就会在新楼一层开张,而二层则是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
沿着小路一直往里走,才算真正进入村子。越往里走,景致也更加丰富起来,远处是云雾缭绕的丹霞人,中间是竹林和绿树组成的屏障,树下是河水,而眼前则是成片的橘子树。
这个季节正是橘子成熟的季节,枝头上挂满了果实。牛鼻村交通不及沿路的其他村庄方便,进村的桥又太窄,只有小车才能通过,所以这些橘子往往运不出村子,吃不完的就烂在地里。
这些橘子可是纯绿色食品,想吃哪棵树上的橘子就摘哪棵,回头碰了面和树的主人说一声,主人总会笑着说:“吃吧,哪棵好吃就摘哪棵。”
穿过橘子林,几排房子出现在眼前。一眼便能看出,门前开着鲜花,挂着各种吊兰盆栽的便是Ami的小屋。
磨盘在Ami的设计下成了屋前的小水池,引上来的是时刻流淌不息的山泉水。水滴落在石墨上,叮咚作响,坐在屋里都能听见,颇有一番意境。
旁边一小块花圃中的杜鹃已经疯狂的长大,攀上了旁边的红砖房。这是一间已经废弃的猪圈,Ami说有时间的时候要把这里改造成“猪圈咖啡屋”,这个想法还真是有创意。房子正好没有顶棚,阳光能恣意的撒下来,坐在里面,能闻到门口桂花的香气,能听见流水潺潺,睡一个懒觉,品一杯咖啡,这样猪一般悠闲的慢生活倒真暗合了“猪圈咖啡屋”的名字。
这面墙壁被Ami装饰上了各种农家用具。
就连晒干的丝瓜、竹篓也都成了Ami眼中绝好的装饰品。
墙上和门上的画是朱老师贴上的,描绘的都是丹霞山的风光。
Ami的小屋中充满了农家气息,墙上都是她多年走南闯北拍的照片,靠墙是一大排木头书架,屋中间是一个用石磨做成的茶桌。
能这样坐在屋中,沏一壶绿茶,天南地北的聊天,偶尔沉默间,听见屋外潺潺的水声,呼吸着清爽湿润的空气,真的是一种在城市里寻找不到的享受。
车子刚进村的时候,就碰到了村子里的两个小女孩,一个叫美玲,一个叫颖宣。她们大声的冲着车子叫“阿姨好”,Ami也摇下车窗,问她们去干嘛,又问她们的妈妈最近好不好。路上每碰到一个村里人,都会有一番热情的问候。这样的情形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住的四合院,邻里之间的关系是那样近,谁家的大人出门,便可以将孩子往邻居家一放,绝对放心。院子里有棵大枣树,每年秋天枣子成熟的时候,全院老小总要约在一个休息日打枣,小伙子爬上树打,而其他人拿了被单在下面接,好不热闹。每次最大最红的枣子总会给院子里最年长的,那些最好的枣子也必会分配到每家每户的盆里。而后来,我们住进了楼房,邻里间却越来越陌生,甚至不曾记隔壁邻居的脸,一间间单元房就如同一个个与世隔绝的牢房,孤立了每个人。
我们进屋不一会,两个小女孩就蹦蹦跳跳的跟到了屋里,原来她们经常来Ami这里看书。村子里的生活条件不算差,她们不缺吃穿,但这里的书籍却十分有限,我这次也特意背来了一些儿童书送给Ami的小屋。当她们听说有新书可以看的时候,脸上笑得如同花儿一样灿烂。她们迫不及待的翻起来,一个说最爱芭比,一个说最爱灰姑娘。
傍晚时分,洗完头发才发现这里没有吹风机。美玲妈妈听说,立刻拿来家里的吹风机,又怕我的头发缠进去,一定要亲手给我吹。在墙角鱼篓灯温柔的灯光下,美玲妈妈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说,我经常这样给我的女儿吹头发。这一句简单的话,却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朱老师邀请我们去他的楼顶,他是土生土长的牛鼻村人,现在租了村子里空置的小学作为“丹霞部落”的大本营,有很多喜欢丹霞山的驴友都曾来过这里,密密麻麻的签名覆盖了整整两面墙壁。他和Ami的共同语言便是丹霞山和牛鼻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推广,能让更多人知道广东韶关有着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让人知道在大丹霞中有着更多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景和乡村。他们也想让农闲在家的村里人开办起农家乐,不仅可以让来这里旅行的人能够近距离的感受村里的风土人情,也让村里人又多了一条经济来源。
站在三层小楼的楼顶,可以看到牛鼻村的全貌。村子很小,房子不过二三十间,灰色错落的瓦顶上升起袅袅的炊烟。丹霞山环抱着这座小山村,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这里依旧保留着最朴素的原貌,未经一点雕琢,却散发着一种温暖而亲切的魔力。
这里的环境得天独厚,成片的绿色,温润的空气,让我一扫在城市中积累的沉闷和烦躁。
这条小石子路便是Ami小屋门口的那条小路,石子是Ami一袋袋送到村子里铺成的。石子路既能快速排水,避免土路的泥泞,又与村子和谐融为一体。但村子里的人似乎还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希望能把村子的主路铺成水泥路。
楼下最近的小院是朱老师的家,院子里种着花、养着鱼,颇有几分陶渊明式的田园意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我见过最别致的“盆栽”,它在热烈诉说着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
Ami最喜欢的是村里仅存的一条青石板路,这条石板路从Ami屋子的旁边一直通往河边的老码头。可以想象,以前村子里都是这样窄窄的石板路。
有些地方,石板已经被更宽的土路所代替,时隐时现。
河边,依然是那样宁静,静得让人心醉。
这次的时间短暂,真正待在牛鼻村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是这里的每个瞬间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我不会忘记牛鼻村的自然与恬静,不会忘记丹霞山水的壮丽与秀美,更不会忘记晚上疲惫之时二叔端上的炒米粉,不会忘记美玲妈妈一边吹风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发,不会忘记Ami和朱老师对于丹霞和家乡的热爱。
在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中,我找到了城市中遗失的美好。
附:
Ami的个人网站:www.ami000.net
朱老师的个人网站:www.danxia.com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