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AIR心旅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4

斯洛文尼亚|爱之国度与秋同行

$
0
0

斯洛文尼亚的英文名称是Slovenia,名字里便有个“Love”,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它的拼写,也记住了这个国家。斯洛文尼亚的面积不大,5天时间,我们开车纵贯斯洛文尼亚,一路与秋色相伴,从让人惊艳的布莱德湖,到广袤的特里格拉夫国家公园;从跑着火车的巨大溶洞,到崖壁上的古堡;从风景如画的Lipica马场,到休闲慵懒的海滨小城皮兰,有壮阔奇幻的风景,也有让人赞叹的人文景观。这个名字里有爱的国度,深入我心。布莱德湖和特里格拉夫国家公园将在另一篇中介绍。


卢布尔雅那 袖珍首都

 

如果是坐飞机来斯洛文尼亚,那卢布尔雅那便是绕不开的一站。首都很袖珍,城市中心部分步行就可以轻松游览。一座城堡高居在城市中心的小丘之上,坐缆车上到山顶,再爬上塔楼,就能俯瞰整个卢布尔雅那的景色。11月初的斯洛文尼亚正值深秋,橙黄色的树叶与橙红色的屋顶交织成一片。





城堡之内的教堂虽然小,但屋顶的彩色壁画却很好看,印象很深。



萨瓦河从城市中间穿流而过,我喜欢有河的城市,河水总是让它们更加温柔而诗意。







河岸两边汇集了很多餐厅、酒吧和咖啡馆,一座城市的街头往往就是这里人们的生活缩影,描绘出这座小城节奏舒缓,喜爱休闲的一面。



街心公园的一大片树叶都已经变成橙红色,叶子落了满地,很是好看。





整个城市都被秋天的色彩包围着。



河畔的中心地带小巷子众多,随意逛逛很舒服。巷子中遍布商店,但最多的依旧是咖啡馆和餐馆。







清晨,人们点一杯Expresso,也不坐,就站在巷子里,拿一张报纸,开启平日的一天。



卢布亚尔那最经典的景观之一是三重桥,主桥和两侧的附桥通往三个不同的方向。桥那端粉色的建筑是圣方济会报喜教堂。白天下过雨,湿漉漉的地面像面镜子,映着桥上的灯火,让这样的夜晚更加美丽。教堂前是圆形的普列舍伦广场(Presernov trg),它是以斯洛文尼亚诗人普列舍伦的名字命名,斯洛文尼亚的国歌就是采用他的诗歌作词。



卢布尔雅那的另外一个标志是龙桥(Egon Kase),这座石桥建于1901年,龙桥两头的四个柱子上立着四只威武的青铜翼龙,传说中是卢布尔雅那的守护神。



卢布尔雅那还有一座值得参观的教堂: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尤其是教堂的青铜大门,十分具有特色。



这次选了老城内的酒店,房间里很现代,窗外就是河水。





午餐是在山顶城堡的餐厅吃的,这里经营的是斯洛文尼亚菜,传统中也有创新。



斯洛文尼亚的饺子,不过和中国的饺子不像,更像是意大利的饺子。



我们两个人主菜一个选了肉,一个选了鱼。菜肴精致,调味简约,味道却不简单。





晚餐就在酒店里餐厅吃,一家小酒店的餐厅,也是精致异常。



前菜是金枪鱼,外表略微炙烤熏制,沾以黑胡椒,既可以去腥,又增加了风味。



主菜选了章鱼爪,口感柔韧,搭配橄榄调味,无论是这里的建筑还是食物,都有着意大利的影子。




波斯托伊纳 溶洞之王

 

斯洛文尼亚人最喜欢也最引以为傲的游览胜地并不是布莱德湖,而是位于中南部的波斯托伊纳溶洞(Postojna Cave)。告别布莱德湖,我们便一路南下前往皮兰,路上正好经过波斯托伊纳溶洞。波斯托伊纳溶洞与修建在崖壁山洞里的布列加玛城堡都位于Postojnaska Jama公园内,相距只有10公里,适合安排在一起参观。




这个不起眼的洞口就是波斯托伊纳溶洞的入口了,本来我对这里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中国一点不缺乏大型溶洞,不过,进洞之后的整个旅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而且,喀斯特这个专业名词就起源于斯洛文尼亚,最早来这里勘探的德国探险家,在一处名叫咯瑞斯的地区最先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石灰岩地貌,对他们来说拼读这个斯洛文尼亚语单词太难,于是稍作改动,变为喀斯特,并一直沿用下来。



刚进到溶洞里面就有点傻,因为溶洞大到需要坐着火车进去参观。溶洞列车会先开到洞穴深处,然后游客下车沿着步行道游览,到终点后再乘坐列车出洞,整个参观过程大约需要一小时3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旺季时,溶洞列车是1小时一班;而10月过后进入淡季,溶洞列车一天只有三班,想去参观的童鞋一定要提起查好时间。(官网:www.postojnska-jama.eu



溶洞列车穿过狭窄的洞穴,越走就越宽敞,直到出现挂着水晶灯的巨大钟乳石大厅,原来在地表之下,还藏着一个如此庞大的神秘而多彩的世界。



溶洞列车停下,我们下车开始步行旅行。这里坐落着近一万个地下溶洞,对游客开放的只有20个,长度已然达到21公里,但仍然只是这个巨大溶洞群里的沧海一粟。



波斯托伊纳溶洞被列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地下溶洞之一,只有它孕育出了复杂的溶洞系统与多姿多彩的钟乳石组合,也因此被誉为“溶洞之王”。不像国内洞穴五颜六色的灯光,溶洞内只以黄、白两色灯光照明,可以让溶洞内的景观以更加贴近自然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能在最大限度上保护洞穴内的地貌和生物。





水滴在百万年间永不间断的落下,在黑暗之中用岁月和毅力雕刻出一片瑰丽的奇迹。奇特的石柱、钟乳石、石幔、石花,千姿百态,峻峭秀丽。





受到不同矿物元素的影响,石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最为奇特的是在一个满是红褐色石柱的大厅中,赫然出现一个纯白色的石柱,宛如一个巨大的香草冰激凌,与旁边的其余石柱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水滴雕刻家尽心尽力的雕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端坐在石块上的像一只白色的公鸡。



最喜欢的是一个叫意大利面的洞穴,洞顶都是细密的银白色下垂的结晶。



在步行道的终点,可以看到当年洞穴被发现的地方。1818年,发现者卢卡契齐偶然间跨过河上的小桥进入洞穴,揭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布列加玛城堡 永存的骑士精神

 

布列加玛城堡(Predjama Castle)是欧洲仅存的溶洞城堡,历史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城堡最古老的部分修建在巨大的山洞中,而后不断扩建,又有了洞口外的部分,形成了现在这样如镶嵌在崖壁之上的壮观景象。



城堡在历史上几经易手,历代主人的族徽都展示在城堡之中。



城堡最有名的主人应该是斯洛文尼亚版的罗宾汉——伊拉斯谟骑士,绰号:强盗男爵。十五世纪时他的国家正与奥地利交战,他占据了易守难攻的布列加玛城堡,敌军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试图通过围困城堡,把无粮可食的伊拉斯谟逼出城堡。但是,这座修建在溶洞内的城堡却有一条秘密通道通往外面,伊拉斯谟派人从密道潜出,运来了他所需的粮食,他们甚至向敌军扔草莓,以显示他们在城堡里面过得很滋润。最终,奥地利人收买了男爵的贴身仆人,获知了密道入口的位置,最终攻克城堡,处死了男爵。







这间房间是城堡中的审判室,判有罪,即刻捆了手脚,从左边的门直接扔到山下;判无罪,可以从右边的门出去,不过也要经过关押囚犯的刑室,警告人们不可犯错。



从城堡望出去,是一派恬静的田园景象。




Lipica 白色骏马的故乡

 

我喜欢马,曾经在维也纳西班牙马术学校观看过马术表演,那些马优雅的舞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才知道这种白色骏马正是产自斯洛文尼亚的Lipica,这个地名也成为这种马的名字。专门饲养这种马匹的马场叫Lipizanner Horses Stud Farm(地址:Lipica 5, SI-6210 Sezana),马场始于1580年,现在为当地政府所有,也是为了保护这种纯种马,据说现在世界上这种马仅有3000匹。



进入马场可以参加小型团游览,坐上马车,穿行在如画的马场中。午后金色的阳光洒下来,浪漫而美丽。旺季时候,这里每天都会有精彩的马术表演。如果是有骑术基础的,更是可以在这里享受骑乘的乐趣。





马车由两匹成年马拉着,它们的背部宽阔柔软,步伐轻盈,姿态优雅,白色鬃毛随着身体的律动翻飞,向导在车上给我们讲起了关于Lipica马的故事。





Lipica马不仅有着美丽优雅的外表,而且有着高超的学习能力,一直都是维也纳的宫廷用马,现在也是顶级的马术马匹。



在外面自由活动的都是母马,向导说母马经常会忘记学习过的动作,不知道是不是和生育有关,这不就是常说的“一孕傻三年”?而且母马有点夸张的母性,会把它们当作是你的长辈,所以用于训练和表演的都是公马。



这种马还有个有趣而奇特的地方,小马生下来是黑色的,而后在7-10年时间里,逐渐蜕变成白色。所以看到黑色、灰色的小马驹千万不要怀疑,它们可都是纯种Lipica马。不过也有百分之一的马会不按常理出牌,一生毛色都不变。





母马和小马们住的是集体宿舍,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被允许在农场内自由活动。为了能让大多数前来的游客都能看到它们,每天都有几匹被留在宿舍里“值班”。



一匹母马昂起头,鼻孔一张一合的嗅着气味,抬头望向树林,显得十分兴奋。



原来是吃了一天草的小伙伴们回家来了。





夕阳下,小马驹依偎在妈妈身边,光把飘逸的鬃毛都照亮了。



最后到达的马厩是公马们的单身公寓,住单间的原因是因为公马彼此之间会争斗。这匹白鼻梁的黑马就是那不愿变成白色的百分之一。




皮兰 想在这里住下来

 

海边小镇皮兰是我们在斯洛文尼亚的最后一站。皮兰的老城在一个突出的半岛之上,从上帝的视角俯瞰,这座红屋顶的小城被亚得里亚海温柔的包围着。





我们就住在小镇的中心塔替尼广场,广场的名字来自于出生于此地的作曲家塔替尼,广场上立着他的铜制雕像。





皮兰老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在地理上,它一边邻意大利,一边邻克罗地亚。在历史上,这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威尼斯人的统治之下,所以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生活方式上,都和意大利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广场紧邻着码头和海,沿着海边随意的散散步,可以看到这座小城漂亮的海岸线。





意大利人离不开咖啡,皮兰人也是。早上在酒店吃早餐的时候,就看到人们就站在路边一边喝咖啡一边和朋友打招呼,像是早上的一种仪式。白天时候,广场上的咖啡馆也总是人来人往,我们也入乡随俗,坐在广场上,喝着咖啡,享受这座小镇的宁静时光。





皮兰产海盐,广场旁边就有一家专卖海盐产品的商店,有可以吃的海盐,也有洗浴美白的海盐,几块海盐浴皂成为给朋友的最好手信。







皮兰的老城里都是小巷,不能行车,却让步行游览更加惬意。方济会修道院里有着漂亮的白色回廊,让人过目难忘。





这里曾经是前圣亚历山大教堂的所在地,在这里曾经发现了三座皮兰名人的坟墓。



皮兰的老广场在镇子的深处,叫五一广场,在13世纪前,这里都是这座城市的行政中心。





旁边石柱上的石雕男童原来是为了托举房屋的雨水管道用的,很有意思。



特别要推荐一下五一广场旁的这家经营海鲜的小餐厅Cantina Klet



餐厅不大,装修的很有家庭氛围。



自助取菜的方式也很有趣,在窗口点菜后得到一个号码,哪个号码的菜熟了,厨师就会把写有这个号码的鱼牌拿出来挂在窗口,食客就可以自己来端菜啦。



最赞的非这道焗贻贝莫属,用番茄、奶酪和蒜蓉一起焗烤贻贝,浓香扑鼻,好吃到爆!连汤都舍不得浪费,用面包沾着吃了个一干二净!



另外点了一个小的海鲜拼盘,有炸鱿鱼圈,还有肚子里放了馅料的烤小墨斗鱼,让我们吃海鲜吃到了撑,大呼过瘾。



邻居家的猫也一直在桌子边徘徊,想必平时一定经常骗到海鲜解馋。



皮兰并没有开辟什么给游客的商店街,人们依旧住在老房子里,依旧我行我素的生活着,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没有游客的熙攘,没有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任何现代游乐项目,却有种让人想住下来的冲动。











海边的天气多变,一阵风吹过来一片乌云,下了一阵太阳雨,而后又洒满了阳光。





圣乔治教堂从16世纪以来就一直守护着皮兰,也是皮兰的标志性建筑。





教堂钟楼顶部的雕像可以随风转动,当地人把他当做天气预报,当他面向皮兰方向,风是从海上吹往陆地,往往是坏天气;反之就是好天气。



山顶的城墙是古时的防御工事,今天成为俯瞰皮兰的最佳地点。我们在这里守候着皮兰的日落,直到老城里灯光亮起。





入住的酒店Art Hotel Tartini就守在塔替尼广场旁,里面的装修很现代,有满满的艺术感。皮兰老城里禁车,所有汽车需停在老城外的公共停车场,然后再乘坐免费巴士进入老城,而免费巴士站就在塔替尼广场,所以住在这里出行非常方便。



酒店有自己的餐厅,可以一边看塔替尼广场的人来人往,一边享用美味佳肴。



前菜是厨师自制的肉泥糕,搭配烤的酥香的面包,里面的无花果肉是点睛之笔。



主菜点了鱼,搭配烤茄子,再配上一杯白葡萄酒,在这样的夜色中,在广场的迷离灯光中,完美结束在斯洛文尼亚的旅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