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AIR心旅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4

河北|清西陵·探墓笔记

$
0
0


标题别看岔了,这篇是“探墓笔记”,不是“盗墓笔记”。前几年自己开车去过一趟清西陵,偌大的陵区,长得都差不多的陵墓,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记得已近黄昏的阳光照在无人的广场上,几只乌鸦从松林中惊起,大叫着飞走了。这次有清西陵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带队,真的是收获颇多,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 道”,原来每座陵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于是便撰写下这篇探墓笔记。 


大清朝共有三处陵寝,一处在关外沈阳,两处在河北,即清西陵和清东陵。清西陵是雍正皇帝开辟的,此前的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都埋葬在清东陵,那何以雍正皇帝非要另辟西陵呢?据野史记载,雍正改诏篡位,杀父逼母,弑兄屠弟,所以死后不敢与他的祖父和父亲葬在一起,故远离祖先另辟陵区。而在史书记载中,则用了个清东陵风水不够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清西陵185年的历史中,安葬了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嫔妃等共计80人。   
 


自古皇帝能看上的建造陵墓的地方必是风水宝地,易县这片区域北面有永宁山,南面有元宝山,东西两侧有九龙山,北易水河蜿蜒流过,正是“集天下秀美之大成,合阴阳适宜之形制”的好地方。 
   


首度探秘甄嬛墓

《甄嬛传》都看过吧?对,就是那位雍正皇帝的妃子、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她的陵墓泰东陵是西陵当中建得最早、规模最大、也是所有清代皇后陵寝建筑当中最标准规格的皇后陵寝。目前仍然处于修缮当中,估计还要过个一年半载才能对公众开放,这次能获准进入,算是首次探秘。 

   


孝圣宪皇后是位有福之人,她受到雍正的宠爱,儿子乾隆皇帝又极其孝顺,病逝时已达八十六岁高龄。当时的国力强盛,她生前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从这方面来说是清朝任何一位皇后、皇太后所不能比的。 
   




按照清代的陵寝制度,凡是死于皇帝之后的皇后,要单独修建陵寝。乾隆皇帝花了40年的时间,在距离雍正皇帝的泰陵以东1.5公里的地方,为母亲修建了这座泰东陵,正南前方的神道与泰陵主神道相连,这也是唯一一座与皇帝陵寝主神道相连的皇后陵寝。 
   


因为很多地方尚未修缮,陵内更显古朴。  
   




栏杆上雕刻的是展翅的凤。  
   


隆恩殿内很多鎏金的装饰已经支离破碎。  
   

穿过陵寝门,是方城和明楼。





登上明楼二层,可以看到整个陵寝的结构和形制。  
   


宝城圈起了最后的葬身之所,一切生前的繁华富贵有如过眼云烟,被阻挡在这低矮的围墙之外。  
   


雍正金头之谜

雍正皇帝的泰陵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陵寝,在长达2.5公里的神道上,分布着76座建筑。




泰陵的石牌坊规模宏大,上面的雕刻也十分繁复、精美,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大红门前左右两尊石兽的名字叫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象征皇帝的严正无私,为政清廉。 
   


穿过大红门就算真正进入陵区了,神道上第一座大型的单体建筑是圣德神功碑亭,俗称大碑楼,里面是记录皇帝一生功德的石碑。在大碑楼广场的四角矗立着4根华表,两个面南,两个面北,向南的两个寓意“望君出”,意思是让祭陵的皇帝不要沉溺于哀伤之中;向北的两个寓意“望君归”,意思是让皇帝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要常来祭祀。 
   






再延神道往后走,是石像生,不过无论从大小、数量,还是从雕刻形态、手法,都无法与北京的明十三陵媲美。 
   


此后,再经龙凤门、神道碑亭,终于到达隆恩门和隆恩殿。烈日炎炎之下走上这么一趟,更能体会泰陵的规模之大。 
   








隆恩殿之后便是方城和明楼。清西陵之中,只有光绪皇帝的崇陵地宫因为被盗而被打开了,其余皇陵的地宫都不曾打开,所以留下了一个泰陵地宫中的雍正是否是金头的不解之谜。在民间流传着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砍头而死,遂铸了金头入葬,是真是假,只有当泰陵地宫被打开的那天才能大白于天下了。正是因为这些民间传说,为这些历史建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也是游览这些地方的有趣之处。  
   


清西陵的人流量要比北京的皇家古建筑群小很多,所以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拍摄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 
   




祭祀大典玩穿越

在泰陵,我们还欣赏到了两场不同的表演,一场是皇帝祭陵,一场是摆字龙灯。皇帝祭陵表演再现了过去皇帝到陵寝祭拜的盛大场面,演员就是附近的村民。现在每周六上午都会举行这样的表演,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踩着点儿来看看,绝对穿越。(夏季气温太高,表演会暂停) 

   








另外一项民俗表演叫做摆字龙灯,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摆字龙灯起源于易县守陵村忠义村,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将一条整龙断为十三节,每节用细绳和三个竹环相连,龙的每一节可作为汉字的一个笔画,领龙绣球为,舞动中可摆出十三画以内的汉字。  
   


看起来把几节龙摆成字没什么复杂,可是在舞动中组字,需要所有成员行动一致,线路清晰,龙的每一节才不会缠在一起。看出来是什么字了吗?“宝地”。 
   




地宫探秘

刚才提到,在清西陵大小十四座陵寝中,只有光绪皇帝的崇陵地宫被开启了。 

   


崇陵建于1909年至1915年,是中国最后一座封建帝王陵墓。大殿中已经有了通风孔的设计,让大殿内的温度更加凉爽。 
   


崇陵在建筑规模上不如泰陵,但它吸纳了现代建筑技术的精华,主体工程木料采用名贵的梴楠木,质地坚硬如铜似铁。 
   




地宫一共有四道石门,最后的墓室中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大清皇帝估计怎么也没想到,设计如此严密的地宫一样逃不过被盗的命运。 
   


昂贵的金丝楠木大殿

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道光皇帝想用个人的节俭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却只是徒增了一些笑谈而已。比如道光节俭到衣服经常打补丁,但就是一个小小的补丁,内务府的服务成本是四两银子,比市面上买几件新衣裳还贵,更离奇的是,最贵的补丁花费高达1000两银子。满朝文武官员只得向皇帝看齐,都穿一些破旧的衣服上朝,以至于京城二手衣裳比崭新的衣裳还贵。 

   


慕陵也是如此,打着节俭的旗号缩小了规模,没有方城、没有明楼、没有石像生,但却用了极其昂贵的金丝楠木,整座陵墓看似简约,造价却和规模最大的泰陵一样。 
   






进入大殿内,会有一股特殊的木头气味。金丝楠木果然非同凡响,虽经多年风吹雨打,却依旧坚固。虽无鎏金柱子刚完工时候的金碧辉煌,却深沉稳重,保持的更加长久。 
   




屋顶全部是楠木雕龙,工程量可想而知。  
   


整个大殿有不计其数的龙首,能够得着的地方的龙首大多已经被人拔走,只有高处的才幸存下来。  
   

割了地赔了款的道光皇帝按老祖宗的规矩不能立功德碑,就变相给自己立了功德牌坊,并留下不再建功德碑楼的遗谕。这样的做法只能是掩耳盗铃吧。



独一无二的回音壁和回音石

最后再说一座比较有特点的陵吧:昌西陵。 

   


昌西陵是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陵墓比较小,却有不少独到之处。  
   


第一个独到之处便是这陵恩殿内天花板藻井的彩画,昌西陵的天花彩绘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金色凤凰,而其余陵墓的均为水浪花纹衬以三朵莲花,还有一个例外的是甄嬛的泰东陵,绘的是蝠云图案。 
   




最独特之处在于没有一般形制的明楼,宝顶就突出在外,围绕宝顶的围墙具有回音壁的效果,站在宝顶前神道的第七块石头上说话,就会得到如同扩音喇叭的效果。而宝顶的围墙具有传音效果,站在一侧小声说话,另外一侧的人能清晰的听到。 
   


TIPS

1. 门票:通票旺季120/人,淡季80/

2. 交通:因为陵区面积比较大,所以推荐自驾车前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4

Trending Articles